大医精诚–扬名澳大利亚的中医医生方山(施峤)

ABC

国际在线报道(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澳首席记者 邓黎):在澳大利亚,有一位在演艺界和体育界颇有名气的中医医生——方山。他医术高明,医德高尚,受到很多外国友人的赞叹。
方山,广东潮洲人,上世纪90年代初期独自前来澳大利亚闯荡。当时的澳大利亚,处处仍见白澳政策的影响。像“中国人滚回去!”这样的话,方山在悉尼的大街上听到过不止一次。
方山说:“我心里面非常不服气,想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国文化。所以我来了以后在这里开医馆、开武馆。当时就开在唐人街现在的德记烧腊店的楼上。一个11平米 的房间,我们3个人租下了这个房间。里面摆了一张治疗床,这3平方米是我的天地,我在那里针灸、做正骨。还有一个人摆了张台子做移民公司,这人后来做得也 很不错。还有一个人拿了一个凳子坐在那里修电器,他是华南工学院的工科学士。我们3个人共同租下一个房间,就这样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步。万幸的是,1个月以 后我就能够独自租下一个10平米的房间做治疗室。”
方山本名“施峤”,后由授业恩师、南京武术和医学名家徐公伟老先生取“施峤”两字各一半组成“方山”,取“山容万物”之意,寄望方山精进技艺,有容乃大。 方山最初在澳大利亚的白人社会闯出名头,一是与白人比武屡战屡胜,二是医术精湛,与澳大利亚演艺界和体育界结下缘份。
特洛伊·普兰内特是澳大利亚的顶级配音演员。然而14年前,普兰内特第一次去见方山的时候,由于过度酗酒和生活不规律导致身体极度虚弱,他甚至不知道自己 能否见到第一个孩子的出生:“我的好朋友理查·卡特——他是一名优秀的演员——对我说,‘你该去见见方医生’。我问他方医生是什么人。卡特说方医生是一名 中国针炙家和武术大师。我第一次见方医生的时候,病的很厉害,甚至爬上方医生诊所的二楼都很困难。我只有33岁,但体重严重超标,比现在胖得多,有一次差 点死在医院里。我与方医生谈了话,在方医生的治疗床上躺了大概1个小时,起身后感觉好多了,好了很多。”
普兰内特只是对方山“一见倾心”的众多澳大利亚演艺界和体育界名人之一。近几年在好莱坞声名鹊起的澳大利亚女星艾比·柯尼什从十几岁起就随方山调理身体; 曾获得奥斯卡奖的大牌导演巴兹·鲁曼,以及澳大利亚最受尊敬的板球明星麦克比文也曾就医于方山,并至今请方山帮助调理身体。
在澳大利亚行医的中医师有4000多人,像方山这样赢得认可的却凤毛鳞角。成功的秘诀是什么?方山哈哈大笑着说,因为他有“中、西医结合”的独特之处。不 过,这个“中、西知结合”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可不是同样的意思:“我对很多病人采用治疗前和治疗后病理指标的对照,来证明我的疗效。洋人他们是不相信感觉 的,他们要量化的结果。通过西医的检验结果,来作为我治疗效果的依据。所以这让很多白人心服口服,因为他是一个量化的比较,证明了我们中医的疗效。”
在过去14年里,普兰内特每个月都要找方山调整身体,他成功减去了几十公斤的体重,有了3个孩子,生活变得健康而规律。正因为如此,普兰内特乐于向每一个 人谈论方山的神奇之处:“我向许多亲人和朋友推荐过方医生,有人信有人不信。确实有些西方人不认可中医。然而,在那些来见方医生的人中,我一次又一次看到 了奇迹的发生:有些人多年无法治愈的病,被方医生治好了。”
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方山说,他心目中的好医生,应该是贯彻中国传统医德观的典范。
方山说:“我们古代的名医讲‘大医精诚’,高明的医生首先要有一种信念,对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精髓要满怀信心,而且要投入地去研究它、掌握它、学习它。第二 个态度要诚,除了对知识要真诚,对人也要诚。‘医者父母心’,当医生不单单把它作为一种职业,而是对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有这种慈悲心,也是一种 关怀的角度,那么自然你会做得更好。”
也许正是这种对病人的关怀,使得很多病人在病好后依然定期去方山的诊所。
特洛伊·普兰内特说:“方医生不仅治疗身体,而且治疗你这个人。很多时候,当我感觉沮丧的时候,方医生除了治疗我身体的问题以外,还与我分享人生的不同智 慧,这对我帮助很大。我想这是现代西方医学缺失了的东西,那就是西方医学不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疗,而方医生恰恰与此不同。”
“大医精诚”是唐朝名医孙思邈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提出的观点,认为习医者当“博极医源,精勤不倦”,同时对病人要有“见彼苦恼,若已有之”的感受。这也许是方山扬名澳大利亚的根本原困。

$0.000 items